<
    第770章 各自私心

    往常,若是庆国公提起“痴儿”、“痴傻”这一类的词汇,庆国公夫人都会瞬间破防,与他大吵一架。

    而今天,庆国公夫人听见这个词,却是云淡风轻,丝毫也没有要生气的样子。

    其实庆国公夫人的心态很好理解。

    她听懂了皇后的话外之音,这老货和安国公那老货两个人联手搞出来的事情,怕是不会这么轻易结束。

    现在他们搅扰了帝后,往后事情的发展,便不由他们说了算了。

    她只要耐心等待就好,且看这两个老货最后会有什么样的下场。

    因此,她的心态稳的一批,丝毫也不容易被激怒。

    然而,她的表现,在庆国公看来,就是有恃无恐。

    本来他还不相信,皇后会有那个闲心,为一对素未谋面的母子撑腰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,怕是真的。

    庆国公心中莫名生出一丝胆寒。

    他虽然远离朝堂,这些年朝廷中的腥风血雨也未波及到他的身上。

    但不代表,他对当今帝后的处事手腕没有丝毫了解。

    只是他不知道,今日之事,帝后究竟意欲何为。

    本以为帝后斥责过他之后,便会将此事揭过。

    却没想到,皇后紧接着又召了他夫人入宫,这就很耐人寻味了。

    难不成,帝后后续还有打算?

    没有听到确切的消息,他心中终是不安的。

    只不过,他打听了半天,夫人却是一个有用的消息都没透露。

    光说皇后厌恶他,然后呢?

    皇后打算怎么做,她怎么不说?

    庆国公心中七上八下的,便越发口不择言,“当初我就不该娶你,以为你是世家大族的小姐,定是人品贵重。却不料, 你自己德行有亏,诞下痴儿,现在还要带累我们整个国公府。我真是瞎了眼,娶妻不贤,家宅不宁。”

    庆国公夫人安安静静听完他的恶毒之言,内心只有冷笑。

    她说道:“那不若你我和离,你把妾室扶正,让她们来光耀你国公府的门楣?”

    往常,庆国公夫人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。

    而今天,她的一反常态让庆国公留了心。

    为什么?会不会是皇后跟她说了什么?

    难不成皇后也认为痴儿不堪继承爵位,想劝她死心?

    庆国公这么想着,便起了试探夫人的心。

    “怎么,你想和离?”他问。

    庆国公夫人似是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,连忙找补道:“你想得美,我可是你们庆国公府三媒六聘娶进来的正室夫人,凭什么和离,给那些小贱人让位置?”

    果然!

    庆国公心里有底了。

    他夫人这是一时说漏嘴了,什么皇后为他们母子撑腰,什么皇后最厌恶宠妾灭妻,皇后差点被那痴儿冒犯,便是在寿宴上装了大度,心里到底是气不顺的吧。

    呵呵,鬼婆娘还在那虚张声势呢。

    真要说和离她不是立马就怂了。

    庆国公心中冷笑,他了解了。

    二话不说,从夫人的院子中出来,庆国公立马就写了一封信,让人给安国公送去。

    信上说,已试探出皇后的态度,他们谋划的事情,可以按计划进行。

    而此时,庆国公夫人的院子里,贴身伺候的婆子颇为痛心疾首地问:“夫人,为何要与老爷提和离之事?”

    原本老爷就是这样的想法,不过是夫人一直坚持着正室和嫡子的地位,如今夫人自己说了和离,岂非正中老爷下怀?

    庆国公夫人淡淡一笑,说道:“这些年,竟是我想差了。今儿见了皇后,才知道行事的方法,并非只有我们想象的那样。”

    “夫人,奴婢不懂。”婆子说道。

    庆国公夫人一脸释然,“无妨,慢慢你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她虽然不知道帝后到底要做什么,但她可以肯定,帝后在等着那两个老货继续闹下去。

    既如此,她便帮皇后推那两个老货一把,切不可让他们因为顾虑,就放弃原本的计划。

    而另一边,收到信的安国公踟蹰不已。

    帝后明明在寿宴上怒斥了庆国公,连带着他这个主人都没得什么好脸色。

    他本以为,帝后定是看出了他们要做什么,且表明了不赞成的态度。

    可为什么,庆国公要说计划照常实施?

    安国公左思右想了一番,觉得庆国公这人做事并不稳妥,便没有回信表态。

    他想着,这事若想继续做下去,肯定要先找个机会,试探一下帝后的态度。

    否则,真要是惹帝后不快了,别说事情办不成,还可能带来很多麻烦。

    安国公一夜未眠,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,眼下都带了两抹乌青。

    他正要找夫人商量一下这件事,就听门房来报,说庆国公递了帖子,晚些要来拜访。

    安国公心想,这庆国公还真是沉不住气。

    若非自家爱女想嫁给庆国公的庶子,如此心性的亲家,其实不要也罢。

    不过又一想,这样也好,正好面对面和庆国公询问一下,他究竟是怎么试探出皇后的意思的。

    安国公这么想着,便让下人为他打水梳洗。

    用了饭之后,便在书房里等着庆国公的到来。

    庆国公并没有让他等很久,仿佛是掐着时间一样,很快就来了。